当前位置:首页 > 智慧养老 > 正文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业营商环境逐步优化,市场规范和相关标准日益健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更加有力,从业人员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养老服务领域政务和社会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共享。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助餐服务网络建设。引导设施基础较好、服务需求较大的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助餐服务,到2022年,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供餐助餐功能全覆盖,开展助餐服务的社区覆盖率达到50%;到2025年,所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具备助餐功能,服务基本覆盖社区内所有居住小区。助洁助浴服务机构建设。到2025年,培育一批专业化助浴服务机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培育。开展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点)综合评价。2022年底前,全市培育示范中心不少于10个,示范站(点)不少于20个;2025年底前,全市培育示范中心不少于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服务功能实现全覆盖。二、基本原则.docin.com以人为本,顺应趋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将养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建设顺应老龄化趋势、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确保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兜好底线,广泛普惠。强化政府保基本责任,明确兜底性、普惠型和市场化养老服务分类布局,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优化结构,改善质量。聚焦养老机构失能照护功能,扩大护理型床位供给,引导专业化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打造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构建定位精准、功能互补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改革创新,扩大供给。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采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持续运行问题,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打造共建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各尽其责的基本格局。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发展老年志愿服务,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三、优化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体系.docin.com(一)强化居家养老政策支持开展居家探访关爱服务。在城镇社区,实行普遍巡访和重点巡访相结合,采取“社工+邻里+志愿者+医生”相结合等多种模式,通过电话、视频、探访等多种形式,定期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身心关爱服务。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到2025年,医疗救助呼救系统覆盖所有特殊困难老年人。鼓励探索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制度,对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务”。探索发展家庭养老床位。落实监督管理政策和服务标准规范,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家庭养老床位,根据老年人意愿和需求提供全天候、全方位长期照护服务。探索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和运营的支持政策。开展家庭照护者培训。将家庭照护者培训纳入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范围,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为老服务组织等定期面向老年人及其子女亲属开设老年人护理、保健课程或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可利用互联网平台等免费开放部分公益性课程。鼓励低龄老年人参加社会化照护培训。(二)丰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按照“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标准,街道建设的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养老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建设社.docin.com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实现日间照料全覆盖。支持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连锁化运营,支持养老机构利用配套设施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具备条件的探索失能老年人全日托养服务,构建定位精准、功能互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刻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积极推进老年人助餐、助洁助浴服务。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发展形式多样的助餐、配送餐模式。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打造一批标准化社区老年食堂或供餐助餐服务点,配置老年流动餐车,提高普惠性和可及性。鼓励经营者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和适度利润水平确定收费标准,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供餐助餐服务,引导物流企业、外卖平台等参与配送服务。鼓励供餐助餐服务机构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探索开展社区助浴、入户助浴等服务。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化。充分利用省级社区日间照料信息化平台,完善市、县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其他生活服务提供商等与社区老年人需求精准对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代收代缴、辅助出行、挂号取药、精神慰藉等“菜单式”就近便捷服务,实现“子女网上下单,老人线下体验服务”。(三)拓展养老机构服务功能加强综合性养老机构建设。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docin.com量有保障的养老机构,重点支持新建护理型养老服务设施和照护服务能力改造提升项目。

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推动其在长期照护服务标准规范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储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康复辅助器具推广运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养老机构提质发展。鼓励养老机构错位发展、差异化经营模式,提高床位利用率。探索养老机构通过加盟合作、委托运营、服务外包等方式打造城市养老服务联合体。鼓励社会力量组建规模化、品牌化的养老服务集团,培育养老服务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为失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的养老机构或设置服务专区,探索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引导养老机构立足自身定位,合理延伸服务范围,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为老年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强化政策引导,对普通型养老服务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探索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加强合同执行情况监管。引进优质企业或社会服务机构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委托经营的公办养老机构项目工程建设,支持开展规模化、连锁化运营。探索有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或拓展为连锁服务机构。(四)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docin.com丰富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和改造医养结合机构,保障接收失能老年人的规模化、集团化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土地供应。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在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站点,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或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及接续性医疗机构开展签约合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办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中心等。鼓励连锁化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集中签订合作协议。鼓励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联体管理,根据服务老年人的特点,合理核定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医保限额。到2025 年,养老服 务机构普遍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提升基层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 支持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增设以康复、护理为主的门诊机 构。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项目。支持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 设施(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互助幸福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 通过签约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服务衔接。推进居家老年人与基 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建立签约服务关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推动老年人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标准相 衔接,健全医养结合标准规范体系。加强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信息管 理系统数据应用,提升医养结合信息化水平。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 .docin.com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 服务”。实施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医养结 合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居家、社区和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疫情防 控措施。 (五)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建设“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将农村养老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 布局,打造县乡村衔接互通、功能互补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县 级层面成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建设具备综合功能的区域养 老服务中心,依托农村幸福院、邻里互助点等发展互助性养老。 突出县级中枢指导作用。建设社会服务机构性质的养老服务指导 中心,或拓展县级照护型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服务功 能,发挥行业管理、技术指导、应急支援、培训示范等作用。依托养 老服务信息平台,具备线上点单线下提供服务功能,协助做好入网老 年人数据分析、服务质量监管等工作。鼓励指导中心、失能照护机构 和信息平台一体打造融合发展。

强化乡镇综合服务功能。综合考虑功能定位、区域布局和老年人 口分布等因素,支持具备条件的乡镇养老机构转型提升为区域养老服 务中心,增加综合服务功能,将专业服务延伸至农村幸福院、邻里互 助点和居家老年人。到2025 年,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不低于 60%,基本实现服务全覆盖。 .docin.com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以农村幸福院、邻里互助点等为依托, 构建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网络。改造提升农村幸福院,依托农村综合 服务站、村卫生室、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村民自有住宅设立邻里 互助点,明确专人负责或统筹使用公益岗位,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 助餐、助医、助娱和心理慰藉等力所能及的服务。鼓励专业服务机构 托管运营农村互助养老设施。到2025 年,农村互助性养老基本实现全 覆盖,可持续运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六)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 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 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型服务,扩大供 给,提高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市场原则下的普惠价格形 成机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建设运营成本、政策支持 情况、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普惠型养老服务项目受益范 围和支持政策,推动普惠养老服务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控制室,确保养老机 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等能够持续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引导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广泛对接老年人需 求,提供就近就便消费服务。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 服务企业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提供助餐、定期巡访等居家养老 服务。组织和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企业、零售服务商、社会 工作服务机构等,探索开展为老服务功能。 .docin.com加大国有经济投入。加强国有经济在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布 局。引导地方国有资本进入养老行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控制室,培育发展以普惠型养老服务为 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对主要承担养老服务功能的国有企业,重点考 核服务质量、成本控制、运营效率等情况。 四、构建多元化养老产业发展体系 (一)全面推动养老消费提质扩容 培育老年消费市场。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健全市场规范和相 关标准,开展养老服务产品质量监测,营造开放、竞争、公平、有序 的市场环境和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落实养老政务服务事项 清单,建立健全“好差评制度”,加强评价结果运用。正确引导老年 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激发老年人消费潜力。 提高消费支付能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落实基本养老金 合理调整机制,适时适度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大力发展企 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 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

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养老保 险和适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险,在各市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 险业务。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 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积极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 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研究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加强涉老金 融市场风险管理,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高风险投资。 .docin.com加强消费市场监管。健全养老产品和服务消费后评价体系,畅通 老年消费者反馈渠道。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相 关专利、商标和商誉等合法权益。依法查处消费领域侵犯老年人权利 的行为,以及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深入开 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提升抵御欺诈销售的意识和能力。加强 养老服务欺老虐老行为监管。 (二)统筹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布局 科学谋划康养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产业集聚、错位协同、均衡发 展的原则,科学谋划康养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推进康养产业主体建 设。立足环京津区位优势,建设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产业支撑点,有 序带动全市康养产业协调发展。 促进养老旅游融合发展。

引导各类旅游景区、度假区加强适老化 建设和改造。鼓励企业开发老年特色旅游产品,拓展老年医疗旅游、 老年观光旅游、老年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旅居养老 旅游服务设施,加强跨区域对接联动,形成季节性地方推介目录。 (三)持续优化老年用品供给 加快老年用品研发应用。针对不同生活场景,重点开发适老化家 电、家具、洗浴装置、坐便器等日用产品以及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 杖等辅助产品,推广易于抓握的扶手等支撑装置以及地面防滑产品、 无障碍产品。针对机构养老、日间托养、上门护理等需求,重点开发 清洁卫生、饮食起居、生活护理等方面产品,提升成人尿裤、护理 .docin.com垫、溃疡康复用品等产品的适老性能,发展辅助搬运、翻身、巡检等 机器人。发展老年人监护、防走失定位等产品。推进互联网、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支持智能交 互、智能操作、多机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适老产品智能水平。 加强宣传推介,推动老年用品进产业园区、展会、商场、机构、社区 和家庭。 完善康复辅具产业链条。加强对产业的引导,积极帮助企业落实 各项优惠政策。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市场为主体构建“政产学研 用”创新体系,增强协同创新能力。

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 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工业设计投入,设立工业设计中心,不断深化 工业设计在企业战略、产品、服务等方面应用,全面提升设计创新能 力。培育康复辅助器具品牌产品、品牌企业,打造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特色区域品牌。鼓励企业参加“中国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大会”, 塑造唐山品牌。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康复辅助器具销售和租赁。 (四)积极培育智慧养老新兴业态 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推进互联网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加 快城市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各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和模式,推动养老领域供需信息对接,提升养老 服务信息化水平。鼓励互联网养老服务企业利用大数据等手段,为居 家社区老年人定制各类活动场景的健康监测系统,方便老年人居家出 行、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 .docin.com培育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积极培育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 示范街道(乡镇)及示范基地,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效应。拓展智慧 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智能穿戴、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健 康养老数据管理和智能分析系统等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 (五)发挥环京津区位优势 加强养老服务协同联动。

加强与京津、省内其他地市在养老服务 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方面交流合作。发挥养老服务领域社会组织作 用,开展养老项目对接、优质养老资源宣传推介。持续推动跨区域养 老服务合作。深入开展京津冀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直接结 推进养老服务延伸布局。鼓励优质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合作共建等形式与我市合作。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供需资源有效对接,建设环京 津地区特色康养产业带。 资料参考:《唐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相关文章:

  • 首都信息公司自主研发北京市智慧养老平台,为首都智慧养老提供高效服务2023-01-04 20:36:11
  • 智慧信息平台助力我市养老服务提档升级2023-01-04 20:36:11
  • 【便民】青岛智慧养老平台上线,养老服务"一站式"搞定2023-01-04 20:36:11
  • 市民政局领导到市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调研指导工作2023-01-04 20:36:11
  • 京东科技在天津已落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2023-01-04 20:36:11
  • 2020年河南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名单完成公示 洛阳市榜上有名2023-01-04 20:36:11
  •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目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目标和计划)2023-01-04 20:36:11
  • 广东智慧家居养老服务中心,广东省居家养老2023-01-04 20:36:11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