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养 > 正文

多策并举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徐蔚冰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2%。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到2025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21亿。可见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表示,随着近年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医养结合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短板。此次《意见》的出台,为推动医养结合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为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加大力度居家社区及机构医养结合服务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传统养老观念中只强调“养”而忽略“医”,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更多的是老年人健康问题和照护需求的增多。医养结合的概念便是跨越了单一的“养”,更加注重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融合。《意见》是对我国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标准体系、人才体系、信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加明确了发展方向、定位及具体的实施路径,为我国医养结合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刘胜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首先须着力加强社区和居家层面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在第一部分就明确提出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事实上无论从老人的现实需求、降低成本的考量还是从国际通行做法来看,也都应该将医养结合的重点放在居家社区层面。

在推进路径上,刘胜兰建议一要依托社区医疗卫生和护理资源,搭建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多元、分散的医养资源,提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考虑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平台,统筹安排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二是考虑建立家庭病床或家庭养老床位,着力解决上门医疗服务中的执业地点、激励机制、价格体系、风险责任关系等问题,建立医护人员的激励机制。鼓励智能家居产品和居家健康监测的产品研发及使用。三是培育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鼓励连锁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四是将老年人需求评估做到实处,明确老年人的实际照护需求,按需提供分级分类的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老年学研究所教授黄石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实现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面努力,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盘活医养结合存量资源和扩大医养结合服务的增量资源供给是当务之急。既要充分调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又要加大社会力量办医,充分调动民营医疗卫生机构的积极性,发挥其机制灵活的优势,在给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松绑的同时,能让这些医疗机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帮助这些医疗机构转型升级。他认为,《意见》提出医养结合的社会导向,也是要充分发挥与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让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起来,共同服务好老人。

完善支持政策,加强人才培养与财政支持

《意见》指出,推进医养结合,应完善价格政策,加大保险支持,盘活土地资源,落实财税优惠。

梁万年建议,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建设引导资金,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护理人员培训补贴,增强养老从业人员的稳定性。

刘胜兰认为完善筹资机制是推进医养结合的重要保障,应充分总结国际(如德国)和地方经验,支持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中心,考虑按需求做好资金统筹,提供连续性、整合型的健康和照护服务。建议一是进一步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机构更加关注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发挥医保资金的导向作用。二是探索建立独立于医保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这有助于避免在照料服务中因缺乏费用分担导致服务不足的问题,避免在医养结合服务中服务方出于利益考量放宽医疗服务指征从而增加医保不合理的支出,引导和规范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培育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三是考虑整合财政既往在养老服务上的经费投入。四是考虑优化支付和考核评估体系。

刘胜兰认为,多渠道引才聚才的关键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增强职业吸引力。《意见》对拓展医养结合人才资源供给指明了方向,提出要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引导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壮大失能照护服务队伍。但从具体落实上看,考虑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照护人员缺口较大、职业吸引力不足的情况,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在职业资格和人力资源结构上,设置专业能力要求梯度明显的专业分类、职业发展规划与晋升机制,予以明确的职责分工,如照护管理员、保健医疗专业人员、养老照护专业人员等,并将专业人才划分为若干个等级。这将有助于增强职业的吸引力。此外,刘胜兰还建议完善医护人员职称晋升机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为在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执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公平的职业上升通道。

黄石松也认为,要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培训与护理队伍培养。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重视养老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从事护理服务的养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推进技能等级管理认证,完善养老护理职业技能标准。此外,应该积极鼓励职业学校设置护理照护等与养老服务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推进职业院校养老服务实训基础建设,使“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趋向专业化与产业化,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多策并举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文章:

  • 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20202023-02-02 15:58:16
  • 未来怎么养老?人口老龄化呼唤创新型“医养结合”模式!2023-02-02 15:58:16
  • 零距离,秒医疗 推进医养结合,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2023-02-02 15:58:16
  • 全国第二届医养结合人文高峰论坛暨医养居资源共享平台产业推进会在铜川举行2023-02-02 15:58:16
  • 首家“医养结合”养老院在我区投入使用2023-02-02 15:58:16
  • 菊泉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沟通会2023-02-02 15:58:16
  • 医养结合为老年人开辟老有所依新路——本报记者走访宝鸡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2023-02-02 15:58:16
  • 智慧养老产业新政策(智慧养老产业新政策解读)2023-02-02 15:58:16
  •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